为何捐精志愿者如此少呢?
李福平分析说,目前对于捐精宣传力度还不够,很多人对捐精还不是很了解。其实,捐精和献血一样是一项高尚的公益活动,但许多市民对于捐精这件事有些避讳,谈及这件事大家总是“不好意思”。不少人对捐精的方式还有许多误会,还有人担心捐献精子可能会让自己的后代面对近亲结婚的隐患。
对此,李福平解释说,在我国,捐精者与受方夫妇、出生的后代均保持互盲,相关医务人员也与捐精者保持互盲(互盲的意思就是互不知晓对方身份)。如果供受双方其中一方怀疑自己的子女因“捐精”造成近亲通婚的话,可以提出依据并告知当时自己所在的精子库申请调查。当然,这个调查也是经过严格审查的,也在“双盲”情况下进行。
此外,我国捐精者一生只能在一个人类精子库中捐精,且一名捐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给5名妇女使用。
比献血费事不少,补贴也高一些
据李福平介绍,一个合格的捐精志愿者,“采集周期”一般需要6个月左右。志愿捐精者首先要签署同意书,之后会接受免费的全面体检、精液常规及冷冻检查,全部合格后开始精液采集,正式进入捐精周期。
“大概每周捐1~2次,每次合格捐赠都能获得200元的‘误工费’和‘交通补贴’等。”李福平说,这个过程中,志愿者需要到精子库8~12次。采集结束半年之后,捐精者再进行一次血液复检,确认没有问题后,捐精者的精液才正式成为一份可供使用的合格精液。
或许,这个相对献血的“便捷”而显得较为繁琐的流程,也是造成我市男性对捐精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一吧。
对此,精子库的办法之一是:提高补贴——从今年开始,对志愿捐精者的补助提高了,如果完成整个捐精过程,他们将获得最高约5000元的补贴。
除此之外,捐精成功者还可获得5年期自体精液的保存机会。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